专栏专项

Special Columns

院长书记话评建 | 艺术学院院长龙泽巨: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发布时间:2021-11-18 15:17

教育部对我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是对学校的一次国家级大考,更是对艺术学院的一次煅烧。艺术学院是一个年轻的学院,因此迎评工作的挑战更大,但在学校董事会、党委会、校委会的领导和具体指导下,我们翻山越岭、渡江涉河,呈现着一片有希望的景象,必将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01 疏心赋能,风帆高扬

迎评工作要求高、事务忙,艺术学院始终紧抓教职工思想认识工作,不但宣讲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对于提高教学水平、提高教师教学素质的重大促进意义,而且讲清通过科教学合格评估对学校的发展和对教职工个人的发展具有利益上的一致性。学院从年初就开始开展“热爱艺术教育事业,热爱湖南信息学院”的“两热爱”教育活动。并在此基础上狠抓教师队伍的业务建设,优化师资结构,提升教学、科研水平与能力,增强他们的底气。

1.强化“内培外引”机制。第一,加大应用型人才引进力度,优化师资队伍结构,积极引进具有博士学位或高级职称的高校教师来我校任教。聘请企业名师专家来校承担相关教学任务。第二,拓展培养途径,提升师资队伍素质。在引进的同时,加强对现有人才的培养,鼓励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申报高级职称,鼓励教师参加企业实践,参加各种职业(技能)资格、专业技术水平考试或职业技能大赛。构建了较为稳定的“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逐步形成“三高一低”即高学位、高职称、高水平、低年龄的群体优势。

2.落实“新教师导师制”。选派教学经验丰富、责任心强、具有讲师以上技术职称的优秀教师担任新进教师的教学导师,从课程教学准备、教案撰写、教学设计、教学研究、指导学生参与学科竞赛等多个方面对新进教师进行指导,帮助新教师尽快成长,适应教师岗位。

3.完善教师管理体制。制定艺术学院师资培养计划,修订教师业绩考评制度,建立淘汰机制,将教师外出进修、评优评先、项目评审、职称及职务晋升向一线优秀教师倾斜,调动教师积极性,激发教师队伍活力。


02 建制守制,立规定矩

艺术学院建立了教学例会制度、学院领导联系系部制度、学院领导听课和巡课制度、学业导师制度、学院督导制度、学生评教制度、教师教学业绩考评机制、系部教学研讨制度。

为确保制度制度落实,学院构建“四化”质量监控体系:

1.教学检查“全程化”。通过教学巡查、教案抽查、教学计划执行情况检查、试卷质量抽查、考试考场巡查等,对教学质量实施全程进行监控。

2.五级听评课“日常化”。教务处领导和督学、学院领导、学院督导、系主任、教师分别对教师授课情况进行检查、督导和听课,使听评课制度日常化,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同时将听评课情况作为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依据和各项考核的重要指标。

3.学生评教“及时化”。通过学生网上评教、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学生信息员上报信息等方式,将教师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学生的建议及时反馈给任课教师和学院,帮助学院掌握教师授课情况并指导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相长。

4.教学质量测评“规范化”。对教师课堂教学效果进行量化考核,考核分数由学生评分、督导评价、同行评议评分三部分构成。教师命题、阅卷、评分、作业批改质量、课堂教学效果等教学活动,通过教研室审查、学院复查、学院教学督导检查和学校教学质量监测评估中心抽查等环节进行严格的质量监控。对课堂教学评分较低的教师,由学院和学校督导组织督导组专家进行听课诊断,然后作出处理决定。


03 行动为本,落实落底

艺术学院在已有的人才培养方案基础上,对相关高校、企业开展广泛调研,结合校情、院情、学情,组织高校专家和企业行家进行充分论证,完成新版人才培养方案的修制定工作,并以此为依据完成了教学大纲和考核大纲的制定工作。课程与专业建设,依据这几个纲领性文件,分别从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政校企合作、三全育人四个方面展开。

1.课堂教学夯实基础,打牢学生理论功底。课堂教学作为整个教学环节的基础和生命线,学院始终把课堂教学放在首屈一指的位置,采取强力措施,夯实基础。

(1)多样化教学方法与模式,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坚持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中心,开展启发式、参与式、讨论式教学,构建“一个中心、双向融合、三层驱动、四维评价、五步循环”线上线上相结合、课程考核方式科学多样的教学模式,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音乐表演专业积极推进启发式、参与式、研讨式、案例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专业竞赛,通过“以训促赛”提升教学效果。设计类专业打造日常课堂教学、实践性教学、讲座式教学,工作室项目式教学相结合的模式,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2)多途径信息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多途径信息化教学手段贯穿于课前、课中、课后各环节,使教学过程形成一个联动的整体,形成“艺术+信息”的教学特色。在课前教师通过“调查宝”“雨课堂”“钉钉”等手段得到有效的学情分析;课中应用“雨课堂”“超星学习通”“唱吧APP”等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应用虚拟仿真教学软件提升学生实践能力;课后通过“超星学习通”等平台完成练习、反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多途径信息化教学手段,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升了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3)多领域专家艺术论坛,拓展师生学习广度。学院邀请国内、省内一流的著名教授、艺术家、传媒专家进院向师生进行学术讲座。并建立起一周一次的制度,建立塘湾湖名师名家艺术论坛品牌,这些讲座理论观点新颖前卫,结合实践紧密,操作性强,给师生们耳目一新、见识高超的感觉,拓展了师生的学习广度。


2.实训教学做实做深,夯实学生操作技能。艺术学院6个专业均为实践性、表演性、展示性较强的专业,依据学校应用型办学定位,学院把校内实训教学,看得很重,抓得很紧。

(1)以“工作室制”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艺术学院根据专业特性组建了13个工作室,依据专业的细分情况和具体培养目标,确立了不同专业的核心课程,构建多层次、模块化的课程体系;以校企合作为切入点,将工作室制与课程教学模式相结合,形成素质高、结构合理的理实一体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从理论学习和实践成果两方面对学生进行全方位考核,工作室导师、企业多元参与学生评价,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考核方式。

(2)以“项目制”丰富实践教学内容。播音主持系大一学生有“语音发声课程汇报”项目,大二学生有“有声语言课程汇报”项目,大三学生有“新闻采编播课程汇报”和“专业综合汇报”项目;音乐表演系有采风汇报表演、百首民歌学唱汇报表演、视唱练耳课程汇报表演、专业综合汇报表演等项目,与舞蹈表演系合办“三独”(独唱、独奏、独舞)比赛项目;舞蹈表演系有期末课程汇报表演、专业综合汇报表演;环境设计系、视觉传达与数字媒体系定期开展课程美术及设计作品展览、考察汇报展、写生展,同时参与校园道路设计、景观设计、室内装饰设计等实用性设计实践。项目多数由全体学生参与,面向校内广大观众。表演、展览要求高,是对课堂教学转化为实践能力的高标准验收。(3)以学科竞赛检验实践教学成果。参加省级以上权威机构举办的学科竞赛,既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直观检验,也是对教师教学成果真实反映。通过将学科竞赛内容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获得感得到了提升,教师教学的高阶性、挑战度得到了强化,达到了教学相长的良好效果。


3.“政校企”合作做稳做大,培养学生职业素养。按照学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双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艺术学院十分重视通过政校企合作,培养学生职业素养。

(1)加强“校企”合作,促进校企“双赢”。学院与多家企事业单位签署了校企合作协议,如湖南省演艺集团、湖南省文化馆、湖南教育电视台、长沙市群众艺术馆、湘西缘集团公司、金空间装饰工程公司、点石家装设计工程公司、常德广播电视台等。合作主要有三项内容:一是邀请其正高职称专家来我院开设讲座;二是派学生到对方集中见习、实习;三是派师生参与他们的重大业务活动。

(2)深化“政校”合作,拓宽实践平台。音乐表演专业组建了合唱团、中乐团、M4组合,抽调青年教师和各年级专业水平突出的学生参加,承担校内校外的演出、比赛活动。如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主办、湖南卫视承办的文艺晚会《百年正青春》,湖南省新的社会阶层联合会主办的庆祝建党百年《百年芳华正青春》文艺演出,以及湖南省建工集团、长沙市、长沙县及安沙镇、浏阳市的文艺晚会演出。

4.艺术与思政相融,构建“三全四德”育人模式。艺术学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全员、全方位育人,按照“一个理念、三大支撑、四项创新、四大高地、十大工程”的总体框架,构建“三全四德”一体化育人体系,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04 领导垂范,导向引路

学院领导率先垂范,不但抓部署,而且抓检查督促;不但抓检查督促,而且承担具体迎评工作。院长、副院长按照各自分工认真负责,党总支书记、副书记通过学风建设带来教学效果提升。同时,学院高度重视抓实基层教学组织-系部建设。根据学科支撑和便于科学管理原则,设置环境设计、视觉传达与数字媒体、音乐表演、播音与主持艺术、舞蹈表演等5个系部,为加强系部建设,主要采取如下措施:

1.重视基层教学管理队伍建设。选配政治立场坚定,志于管理工作,责任心强,吃苦耐劳,教学、科研业务能力强,有讲师以上技术职称的中青年教师担任系主任,教师总量超过12名的系部则配置1位副主任,超过25名的系部配置2位副主任。

2.明确基层教学组织工作职责。主要包括其在教学组织、专业建设、学科建设、教材建设、教学研究、教师教学发展等方面的工作任务,针对工作任务中存在的的问题定期开展教研活动,教研活动必须有主题、有讨论、有过程、有结论、有记录。

3.强化基层教学组织发言权。赋予基层教学组织在教师职称评定、评优评先、考核晋升、学术评价、教学质量评价中的发言权,推动基层教学组织回归高校的核心使命。严格实行层次管理,保证系主任有相应职权。

4.加强条件保障。保障基层教学组织教研活动场所及相关办公设施,为其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与环境。学校给予系部专项经费支持,保障其建设及教研活动顺利开展。


1637823411301037406.jpg


1637823411302021766.jpg